2008年5月18日 星期日

地震...and others

四川地震,每一次打開電視報紙也會看見一個個災者的慘況。四億多元的捐款,再一次成為香港人引以自豪的成就。

昨晚,又看了兩齣舊戲,之後跟家人看賑災節目。好奇地看中、港、台三地的節目也看了一部分。可能是我無情,我開始對地震的報導,以及一個個賑災的節目麻木。

中央電視台的節目,找了幾個在震央附近倒塌的學校生還的學生道出自己的感受,再配以台上台下的人的淚水催化,最少我還真切的感到受難者(及其家屬)的心情。台灣的則找到七年前九‧二一地震中的生還者,說出他們七年來怎樣重新生活,為四川的災民的未來送上希望及祝福。香港的節目?還是那些總理們逐一上台遞上「大支票」,還是一班明星每個說出自己二手,或三手的感受 - 「從報紙上看見災區裏面環境非常惡劣」「在地震那天我也感受到一點震動」。我不用在你們的口中才得知這樣的事實吧。

當然,我也為了香港人並沒有親身經歷災難感到幸運,也為了香港人即使沒有親身經歷災難也能慷慨伸出自己最強的武器 - 金錢來救助死傷者而感到驕傲。但總覺得每人的情感,經過幾重的轉述才進入耳裏,欠缺了催化的作用。

但我們先入為主地覺得這是一件悲傷的事,我們會逼使自己也悲傷起來,逼自己去看那些賑災的節目 - 即使藝人的感受,不比自己的感受來得真切,但淚還是一定要流下來似的。

在英國看過他們最大型的籌款活動,感受跟香港的很不同。沒有xxx大平紳士捐出一百萬的場面,沒有藝人說出一句句「當地災民的生活非常艱苦」。面對世界的災禍,藝人們「反而」做回自己的本份,以笑來對待,拍出一段段的喜劇,為英國人民帶來歡樂。

世上值得悲哀的東西太多,原來放眼世界,離四川不遠的緬甸,風災死亡的人數已逹七萬八千人(這還是軍方統計數字)。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,我們的眼淚又是否值得為他們而流下?只有中國人之間,才有血濃於水的精神?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