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2月31日 星期四

所謂「港孩」

這幾個月來,在數個博客中看到有關一本叫「港孩」的書的評論。內容提及現時的中小學生,於被過份溺愛的家庭環境下成長,從而產生的各種的現象。當中包括了學生不肯捱苦,自我中心且毫無求知慾等「問題」。其後作者更指出現時香港的教育改革,對於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,只是治標不治本,更有可能適得其反,進一步削弱學生的學習能力。最後,作者給家長提出數種建議,好好教育自己的子女成材。整本書都佐以作者的親身經歷,如她對那些「公主病」、「hea精」的觀察,跟以後她怎樣對症下藥,為不同的「病人」度身訂造了不同的教學方法,從而令學生們真正學習而非得過且過的上課。

心中總有一個問題,就是究竟我們的社會,我們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子女變成甚麼樣子?為甚麼學生中出現了那麼多「公主」,和一眾缺乏學習動機的生?答案是這個社會已達到了一定水平,令新一代的學生根本不需再冒險,不需再為生存而掙扎。第二代的家長,將他們兒時欠缺的東西,一一加諸於自己的兒女身上。家長們兒時未能接觸音樂,所以逼自己的孩子去學鋼琴小提琴;家長兒時曾捱窮捱餓,所以他們給子女請了女傭,努力用錢滿足兒女衣食住行的需要;他們「上位升呢」的道路畸嶇,所以要拼命把兒女訓練成資優生,還未畢一歲,便開始將各樣課外活動填滿兒女的時間表,務求把他們放進名牌幼稚園,並一路平步青雲。

這一切,做成了一個一個港孩的誕生。

我沒有能力去說,這些所謂港孩的生活,是否真的存在這麼大的問題。他們成為公主,代表他們衣食無憂;他們沒有學習動機,代表平日打遊戲機上網唱K已能滿足他們的生活,而香港根本只需要一班機器,去為權貴們工作;他們hea,對生活毫無憧憬,代表他們沒有野心,更不會考慮挑戰stakeholders的利益。他們生活無憂無慮,那為甚麼我們要逼他們去對這個社會這個世界好奇?對這個世界多了暸解,難道會給港孩們更幸福的生活?尤其於香港這樣一個社會,一個階級制度只比印度的caste system 好丁點兒的社會,要港孩們了解社會的制度,再了解自己無法改變這個社會制度的無力感,難度比一個無知的港孩更快樂?

這本書的作者,曾當過政府AO,也曾遊歷各國,想必也是少有的一批,從香港制度的指縫中順利逃走的一群精英。我明白她的樂觀來自她過人的能力,但我不能要求所有港孩也能像她,有這樣的機會去走進權力核心,有這樣的機會去看香港以外的世界是怎樣運作的。尤其在香港這個家庭本位的社會,大部分港孩出生的一剎,他們90%的命運已決定了 - 你要當投資銀行家;你要當專業會計師;而你,只有每週六天,每天十二小時的文員工給你選擇。我當老師,從不會要求自己令每個學生去了解這個世界 - 因為在了解這個世界前,他們必先要裝備自己才能接受殘酷的現實。對了,我上年教的中六學生,今年高考拿了多少個A?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