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中說到有大學生的女朋友要求他先置業,才願意下嫁。這正正是香港人在這個不斷變幻的社會中,要求一點點的安穩的標誌。香港經常說要「轉型」,「求變」。要轉變,就要快人一步,比別人多走一步。香港市民也大多在不願意的情況下,接受更多臨時工作,超時工作。很多人能承受這種不穩的生活,是因為他們心中總有一個避風港,一個comfort zone,可以在困倦的時候隨時得到庇謢。這可以是家庭,可以是愛情。
因此,很多人會不惜一切去守護他們心中那個小小的避風港。因為這是他們唯一能取得安全感的地方。且看看這個所謂「置安心」的計劃,能否給香港市民一個安定的心?剛剛在上面的報道才知道,這個計劃並非為那些剛開始為置業儲蓄的人士而設,而是為
1) 已開始儲蓄六年以上
2) 的伴侶
3) 讓他們在「置安心」計劃再多儲蓄五年
才能夠儲起一幢二百萬樓宇的首期。
假設我現在二十三歲,剛大學畢業,出來社會工作,有一個結伴兩年的女友。假若我倆在往後十年間沒有遇上任何意外,沒有遇上金融風暴減薪裁員潮,又假若樓價在十多年後仍是二百萬,再假若我們仍未分手,那我倆最終會在三十多歲才能 開始 結婚買樓,計劃生育下一代 (緊記在此以前千萬不要生孩子,否則你還要準備四百萬給兒女供書教學!)。這樣的一個計劃,如果你覺得很安心的話,那大概可能是我對香港的人和事開始脫節吧。
說到這裏,你會明白我為甚麼對所謂愛情毫無信心,尤其如果我跟一個人拍拖的目標,是為了結婚的時候。當我對世界,對社會沒有信心,甚至對維持自己母親及兄長幸福的能力,也不斷被這個社會的取向動搖時,我還可以「置安心」地把我的力量,多分給另一個人?
---
後記:今天跟母親談天,她好像很懊惱哥哥為何不把賣樓賺到的錢,去買外幣去買股票。「而家擺舊錢o係銀行,真係睇住佢縮水呀!」。我跟她說「佢做o野忙,邊有時間日日對住個市?」對了,這個社會,一個人專心工作是罪過;要一心多用,把自己的青春智慧不斷 exploit,才是現代人應有的態度。連放在銀行的金錢,也要擔心貶值,我們要不斷take risk,不斷投資增值,才能「保本」。謝安琪唱得對,再信置富靠儲蓄,真的太浪漫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