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前老板在半山以七萬元一呎賣樓,特首也被逼發表自己對樓價過高的意見,今天的明報也以此作為副刊主題。
我身在外地,暫時事不關己,但總覺得很多香港人十分可憐。香港的樓宇,只是國內商人高幹的炒作工具。真正土生土長的香港人,連在自己生長的地方置業也覺得困難。最近還聽到某下任特首候選人,說日後廣深港一體化,香港人可考慮到深圳廣州置業,乘坐高鐵到香港工作。若此言屬實,我們香港人於十年或二十年後便淪為外勞,早上為老板工作,晚上則要返回內地的「家」。
這絕對不是恐嚇 - 現在香港島的樓宇,大部分已不是一般收入二三萬的人所能負擔。哥哥在兩年前於港島邊緣買了一個二手單位,現在剛過罰息期,單位可自由買賣。若他現在把單位售出,可淨賺20-30萬,且不要忘記這兩年中間我們還經歷了「百年一遇」的金融海嘯,否則現時樓價可能升得更高。是以現在特首也呼籲港人,置業時不要好高騖遠,先選擇屯門元朗等平價樓,再慢慢「升呢」到九龍到香港島。十多年後,可能連新界的樓宇也被炒起,那位候任特首的預言便成真 - 港人移民國內,國內高幹移民香港。
如果我是一個在香港收入萬多元的打工仔,我會鄙視這個政府 - 因為她從不把自己,不把香港市民為服務對象。她只顧港人為香港增值了多少,為香港的GDP貢獻了多少,替香港爭取了多少世界第一(當然這不包括貧富懸殊指數)...而香港大眾的文化及理想,如安居樂業,他們一概不理。香港人只是一件工具,用舊了用破了,便找一批新的引進來,把舊的丟到內地去自生自滅。
我不是說港人應繞起雙手,讓政府實現自己的願望,也不是說我們要民粹,要打倒有錢人,不論是國內的還是本地的富豪也一律給批鬥。反之要問的是,政府提供了甚麼環境給大眾,令大眾能開心快樂地在香港生活?
當然有人會說,香港是自由經濟,弱肉強食,要快樂就只能從無止境的競爭中取得勝利而獲得。那些不求變,抗拒競爭的人不應留在香港 - 因為他們不符合香港的核心價值。如果他們代表了大多數市民的聲音的話,我不反對這種看法。但我反對的是,所有在社會上有影響力的人,不斷地向香港人洗腦,說發展是硬道理。沒有人會跟市民說,another world is possible,不過香港被他們操控下,市民只能跟他們走自由經濟的道路。
他們的歪理,包括恐嚇現在的大學生,說他們一代不如一代,不肯捱,從而奉勸他們不應介意更低薪更高工時的工作,並且要不斷自我增值,不斷拼搏,不斷捱才能向上爬。他們的目的只是將年輕人物化,令他們也不覺得自己是一個人,而只是一個奴隸,是一件隨時可被替換的工具。這個社會,很有效率,但同時很涼薄。它把那些僅餘一點人性的香港人逼走到國內或外國去 (我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) ,而剩下的人,他們當中只有利害關係,以「升呢」,以從他人取得精神上或物質上的勝利為樂。
開始寫得太遠了...只想說的是,樓價過高,根本只是一種病的表癥 。問題的核心是
● 香港政府施政的取向,究竟是為港人服務,還是為金錢服務?
或再深層一點
● 香港的市民,他們希望自己的政府是甚麼樣子?
● 承上一條問題,他們有能力去左右政府的施政方向嗎?
到了這一點,我想我還是積極考慮拿綠卡吧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