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.英國金融觀察家Daniel Ben-Ami卻持相反論調,他認為,投資機構不是利用市場不透明性來豪賭,而是在不確定的環境下把風險分散開去。他指出,許多結構性投資工具,本來是用作分擔風險,包括港人熟知的期指及窩輪, 到以按揭或其他債券為基礎的資產,以至一層又一層包裝上去的票據(包括所謂「迷你債券」),都是投資者用來分擔風險的工具。故此,金融業是建基於恐懼,而主要不是貪婪...
...換一個說法,就是有這麼一群資本家,環境好時,盡量賺錢放進自己的口袋(貪婪),環境壞時,盡量想辦法把損失社會化(socialize),叫大家來一起分擔風險...
你可以想像一下,我們今天活在怎樣的資本主義
詳見 http://www.mingpaonews.com/20081006/fab1.htm
---
不但金融業,壓根兒整個社會
就是一班有權力的人對沒權力的人的恐懼
恐怕我們一日會跟他們平起平坐
恐怕我們一日會搶奪他們的位置
所以他們不惜一切地manipulate整個制度
他們喜愛大學畢業生
因為他們子女有更好的教育
會在這制度下取勝
普及教育
社會上太多人攀到大學畢業的位置
他們再開始恐懼
所以開始要學生有「國際視野」
要說一口流利的英語
再下一步
就是要求學生要有實習經驗
另一位Dan (If you have ever read my blog)
在美國
我已認識一位跟你一起報讀醫科的學生
她媽媽是牙醫
很容易便「搭通天地線」
所以她已有兩年在香港醫院實習的經驗
你的CV
會比她好嗎?
---
Capitalism is fair
But some people are fairer than the others
1 則留言:
然而,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﹔因為我們沒有帶什么到世上來,也不能帶什么去。只要有衣有食,就當知足。但那些想發財的人,就陷在迷惑、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欲里,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。貪財是萬惡之根。有人貪戀錢財,就被引誘離了真道,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。
提前 6:6-10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