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意地看到這篇文章
---
<給畢業生的一封信>
賺錢救世界
「成功」如此boring
親愛的學弟妹:
在你們畢業之際,我想寫一封信給你們。
告訴你一個秘密:從小到大,我都是為自己。
我猜你也是。
凡事為自己,不是因為我們自私,而是大家都鼓勵我們這樣。爸媽不都說:「你什麼都不用管,把書念好就好了!」
但書念完了,進入社會,我還是為自己。汲汲營營,搶最好的研究所、最好的公司、最好的女友、最好的基金。
這樣走來,到38歲,我終於達到了社會和我對自己的期望:名校學位、外商公司總經理、漂亮聰明的女友、獲利豐厚的基金。但令我驚訝的是……
我並不快樂。
也許是我個性古怪,也許是我貪得無厭。但我問了一下身旁比我更「成功」的朋友,他們更不快樂!
天啊,從來沒人告訴我們:當一切都得到後,感覺竟如此boring!
「我」是一只怪獸
Boring的原因,是因為我們除了自己,一無所有。
100%只有自己的生活,就像100%的檸檬汁,令人反胃。
很多煩惱,都是因為我們的自我太強,把自己無限膨脹,看不到自己以外的人和事。分手痛苦,因為她離開「我」了。工作挫折,因為老板可能會fire「我」。家人吵架,因為爸媽都不了解「我」。朋友絕交,因為他做了對不起「我」的事。
「我」,像一只臉長得跟我們一樣、體格卻比我們魁武百倍的怪獸,一輩子跟在屁股後面,甩也甩不掉。
當這只怪獸跟在身後,我變成驚弓之鳥。事事為自己考慮,時時為自己算計。算計著每一個動作,能不能為自己帶來名,或利。開始幾年,這很過癮。久了之後,變得空虛。空虛也不是因為名利不好,而是因為到了某一個程度,再多的算計或努力,也不能帶來名利。
空虛多了,最後會窒息。所以38歲那年,我替自己人工呼吸。
我辭去了總經理,重新學習人生。我迷失了一年,一事無成。唯一的收獲,是留了胡子,並且從習慣到喜歡,別人的忽視。
但這並沒有讓我真正解脫。真正讓我甩掉那只怪獸,是在一年前,我和趨勢科技的董事長張明正創辦「若水公司」,開始做公益。
做了一年,坦白說,我還沒造福任何人,只造福了自己。因為做公益,於是我可以暫時忘掉自己、只想別人。忘掉自己、只想別人,就像脫光了衣服,輕松舒適。
先去賺錢再說
「若水」有幸感召了一些人。一位年輕朋友說他要加入若水,並且願意因此放棄到美國念書。
我說:「你發神經啊!」
他困惑地看著我,我平靜地對他說:「你有機會到美國念書,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。你應該去,練就一身本領。最好畢業後在美國做幾年事,把世界一流的東西學到 手。更重要的是要賺一點錢,因為將來做公益的薪水不高。這樣將來你回來,才能放手一搏,大干一場!到時候不是你加入我的公司,而是我加入你的公司!」
「可是我現在就想獻身公益!」
「你剛畢業,能做什麼?你現在去做公益,只能付出勞力,搞不好還礙手礙腳。你到江湖上混一圈,將來會有更大的貢獻。」
「可是我要改變世界、幫助人群。」
「大部分立志要改變世界的人,最後都憤世嫉俗。很多立志要幫助別人的人,往往是越幫越忙。你真的要改變世界,先把資產負債表學好。真的要幫助別人,先充實自己!做公益比賺錢還難,你連賺錢都做不到,怎麼做公益?」
「可是,你不是說要忘掉自己嗎?」
「你要先有自己,才能忘掉自己。有了自己再忘掉自己,是耶穌。沒有自己就忘掉自己,是幽靈!」
他黯然離開,我後悔話說重了。事後我E-mail給他,告訴他在美國做志工的信息。
我知道這一屆的畢業生,很多將來會改變世界。大部分改變世界的人,對這世界都有第一手的、深刻的了解。都曾在現實世界中跌跌撞撞、滿身創傷。因為唯有如此,他們才能找到杠杆,一舉把世界舉起。
對耶穌來講,那根杠杆是用自己的鮮血來洗滌罪孽。對比爾蓋茲來講,那跟杠杆是用科技來治療瘧疾。耶穌和比爾蓋茲都曾在紅塵中打滾,在人世間浮沉。
改變世界不是學術辯論,只靠滿腔熱血和思緒清晰。改變世界是要打敗「現狀」這個敵人,要打敗敵人,你必須先與敵人共枕。
所以親愛的學弟妹,卷起袖子,跳進染缸吧!去挑燈夜戰、瘋狂加班。去爭權奪利、壯大自己。在這過程中,你也許忙得沒有時間濟弱扶傾,沒關系,你忙你的,但我 希望你偶爾手下留情,給些餘地。相信我,你如果夠優秀,那贏得勝利,就不用趕盡殺絕。達到目的,未必要人面獸心。在這殘酷的世界維持些許的人性,是現階段 你能做的最大的公益。
假如你真的做了不義之事,希望你記在自己的帳上。有一天,當你38歲,或更早,功成名就,感到窒息了,拿出賬本,和 這一路累積的財富和功力,然後忘掉自己,做一些利他的事。也許你會因此得到快樂,而進一步改變了自己。那時你會發現:改變世界容易,改變自己難。拯救世界 容易,拯救自己難。
那時,我們才算真正畢業。那時,我們才終於變成,自己生命中的,新鮮人。
---
我經常懷疑,畢業的學生,有多少人會對社會有所承擔,會想去改變世界?首要的任務,還不是要讓那些自我中心,金錢最上的絕大多數人,去看清他們作出的每一個決定,究竟影響了多少人的生存?
我們都知道,我們也感受到面對整部社會的機器,是多麼渺小。用手去推翻機器,只是以沙擊石 - 沙擊中石頭後,連影子也不見。但這代表了我們要去妥協,去面對現實,去在「這殘酷的世界維持許的人性」?
難道人在世上,就是要不從未發現自己的本性,要不扭曲自己的本性?
世事當然未「被我看透了」,但可惜的是那些enlightened的人,往往只在書本中看到甚麼是貧窮,卻從未真正感受貧窮;看到甚麼是剝削,卻從未真正感受剝削。貧窮,剝削,戰亂在歷史書上從未缺席 (當然剝削二字是馬克思時代才提出,但不代表馬克思以前的時間沒有剝削的概念)。
enlightened的人,大多從沒有在貧窮/剝削/戰亂的時間線上親身走過,就得出了那些「我們現在要置他們不顧,待十年二十年後當我有能力才去幫助他們」的想法,對那些他們心想要幫助的人負責嗎?十年二十年前enlightened的畢業生,難道沒有同樣的想法?
香港貧富懸殊問題十年前跟十年後好了還是壞了?
世上活在貧窮線下的人多了還是少了?
我們地球十年前跟十年後混亂了還是安全了?
人們十年前跟十年後樂觀了還是悲觀了?
這才是那些以為走進了「大染缸」才能改變社會的人,首先要問自己的題目。而我,當然也有初步的答案。
所以,我拒絕妥協。
p.s. 還有,耶穌何時跳進了這個染缸?真正令耶穌「有自己」的,是祂在走進群眾前,被撒旦考驗的四十天。如果祂有跳進染缸的話,祂才不會處處激怒法利賽人,而在聖殿裏惠顧那些找換店,將手上的人民幣換成金幣後,再買兩只鴿子一只煲乳鴿湯,一只煮紅燒乳鴿吧。
p.p.s 可以看一下右邊的quote,看看一九六八年大學生的夢想,跟二零零八年大學生的「夢想」的分別。
---
<給畢業生的一封信>
賺錢救世界
「成功」如此boring
親愛的學弟妹:
在你們畢業之際,我想寫一封信給你們。
告訴你一個秘密:從小到大,我都是為自己。
我猜你也是。
凡事為自己,不是因為我們自私,而是大家都鼓勵我們這樣。爸媽不都說:「你什麼都不用管,把書念好就好了!」
但書念完了,進入社會,我還是為自己。汲汲營營,搶最好的研究所、最好的公司、最好的女友、最好的基金。
這樣走來,到38歲,我終於達到了社會和我對自己的期望:名校學位、外商公司總經理、漂亮聰明的女友、獲利豐厚的基金。但令我驚訝的是……
我並不快樂。
也許是我個性古怪,也許是我貪得無厭。但我問了一下身旁比我更「成功」的朋友,他們更不快樂!
天啊,從來沒人告訴我們:當一切都得到後,感覺竟如此boring!
「我」是一只怪獸
Boring的原因,是因為我們除了自己,一無所有。
100%只有自己的生活,就像100%的檸檬汁,令人反胃。
很多煩惱,都是因為我們的自我太強,把自己無限膨脹,看不到自己以外的人和事。分手痛苦,因為她離開「我」了。工作挫折,因為老板可能會fire「我」。家人吵架,因為爸媽都不了解「我」。朋友絕交,因為他做了對不起「我」的事。
「我」,像一只臉長得跟我們一樣、體格卻比我們魁武百倍的怪獸,一輩子跟在屁股後面,甩也甩不掉。
當這只怪獸跟在身後,我變成驚弓之鳥。事事為自己考慮,時時為自己算計。算計著每一個動作,能不能為自己帶來名,或利。開始幾年,這很過癮。久了之後,變得空虛。空虛也不是因為名利不好,而是因為到了某一個程度,再多的算計或努力,也不能帶來名利。
空虛多了,最後會窒息。所以38歲那年,我替自己人工呼吸。
我辭去了總經理,重新學習人生。我迷失了一年,一事無成。唯一的收獲,是留了胡子,並且從習慣到喜歡,別人的忽視。
但這並沒有讓我真正解脫。真正讓我甩掉那只怪獸,是在一年前,我和趨勢科技的董事長張明正創辦「若水公司」,開始做公益。
做了一年,坦白說,我還沒造福任何人,只造福了自己。因為做公益,於是我可以暫時忘掉自己、只想別人。忘掉自己、只想別人,就像脫光了衣服,輕松舒適。
先去賺錢再說
「若水」有幸感召了一些人。一位年輕朋友說他要加入若水,並且願意因此放棄到美國念書。
我說:「你發神經啊!」
他困惑地看著我,我平靜地對他說:「你有機會到美國念書,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。你應該去,練就一身本領。最好畢業後在美國做幾年事,把世界一流的東西學到 手。更重要的是要賺一點錢,因為將來做公益的薪水不高。這樣將來你回來,才能放手一搏,大干一場!到時候不是你加入我的公司,而是我加入你的公司!」
「可是我現在就想獻身公益!」
「你剛畢業,能做什麼?你現在去做公益,只能付出勞力,搞不好還礙手礙腳。你到江湖上混一圈,將來會有更大的貢獻。」
「可是我要改變世界、幫助人群。」
「大部分立志要改變世界的人,最後都憤世嫉俗。很多立志要幫助別人的人,往往是越幫越忙。你真的要改變世界,先把資產負債表學好。真的要幫助別人,先充實自己!做公益比賺錢還難,你連賺錢都做不到,怎麼做公益?」
「可是,你不是說要忘掉自己嗎?」
「你要先有自己,才能忘掉自己。有了自己再忘掉自己,是耶穌。沒有自己就忘掉自己,是幽靈!」
他黯然離開,我後悔話說重了。事後我E-mail給他,告訴他在美國做志工的信息。
我知道這一屆的畢業生,很多將來會改變世界。大部分改變世界的人,對這世界都有第一手的、深刻的了解。都曾在現實世界中跌跌撞撞、滿身創傷。因為唯有如此,他們才能找到杠杆,一舉把世界舉起。
對耶穌來講,那根杠杆是用自己的鮮血來洗滌罪孽。對比爾蓋茲來講,那跟杠杆是用科技來治療瘧疾。耶穌和比爾蓋茲都曾在紅塵中打滾,在人世間浮沉。
改變世界不是學術辯論,只靠滿腔熱血和思緒清晰。改變世界是要打敗「現狀」這個敵人,要打敗敵人,你必須先與敵人共枕。
所以親愛的學弟妹,卷起袖子,跳進染缸吧!去挑燈夜戰、瘋狂加班。去爭權奪利、壯大自己。在這過程中,你也許忙得沒有時間濟弱扶傾,沒關系,你忙你的,但我 希望你偶爾手下留情,給些餘地。相信我,你如果夠優秀,那贏得勝利,就不用趕盡殺絕。達到目的,未必要人面獸心。在這殘酷的世界維持些許的人性,是現階段 你能做的最大的公益。
假如你真的做了不義之事,希望你記在自己的帳上。有一天,當你38歲,或更早,功成名就,感到窒息了,拿出賬本,和 這一路累積的財富和功力,然後忘掉自己,做一些利他的事。也許你會因此得到快樂,而進一步改變了自己。那時你會發現:改變世界容易,改變自己難。拯救世界 容易,拯救自己難。
那時,我們才算真正畢業。那時,我們才終於變成,自己生命中的,新鮮人。
---
我經常懷疑,畢業的學生,有多少人會對社會有所承擔,會想去改變世界?首要的任務,還不是要讓那些自我中心,金錢最上的絕大多數人,去看清他們作出的每一個決定,究竟影響了多少人的生存?
我們都知道,我們也感受到面對整部社會的機器,是多麼渺小。用手去推翻機器,只是以沙擊石 - 沙擊中石頭後,連影子也不見。但這代表了我們要去妥協,去面對現實,去在「這殘酷的世界維持許的人性」?
難道人在世上,就是要不從未發現自己的本性,要不扭曲自己的本性?
世事當然未「被我看透了」,但可惜的是那些enlightened的人,往往只在書本中看到甚麼是貧窮,卻從未真正感受貧窮;看到甚麼是剝削,卻從未真正感受剝削。貧窮,剝削,戰亂在歷史書上從未缺席 (當然剝削二字是馬克思時代才提出,但不代表馬克思以前的時間沒有剝削的概念)。
enlightened的人,大多從沒有在貧窮/剝削/戰亂的時間線上親身走過,就得出了那些「我們現在要置他們不顧,待十年二十年後當我有能力才去幫助他們」的想法,對那些他們心想要幫助的人負責嗎?十年二十年前enlightened的畢業生,難道沒有同樣的想法?
香港貧富懸殊問題十年前跟十年後好了還是壞了?
世上活在貧窮線下的人多了還是少了?
我們地球十年前跟十年後混亂了還是安全了?
人們十年前跟十年後樂觀了還是悲觀了?
這才是那些以為走進了「大染缸」才能改變社會的人,首先要問自己的題目。而我,當然也有初步的答案。
所以,我拒絕妥協。
p.s. 還有,耶穌何時跳進了這個染缸?真正令耶穌「有自己」的,是祂在走進群眾前,被撒旦考驗的四十天。如果祂有跳進染缸的話,祂才不會處處激怒法利賽人,而在聖殿裏惠顧那些找換店,將手上的人民幣換成金幣後,再買兩只鴿子一只煲乳鴿湯,一只煮紅燒乳鴿吧。
p.p.s 可以看一下右邊的quote,看看一九六八年大學生的夢想,跟二零零八年大學生的「夢想」的分別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