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6月22日 星期日

22.6.08

熱得要死的夏天。北歐人說自己頭腦靈活,是因為寒冷的天氣能keep them cool,不無道理

開始發覺每次接觸不同的人,也會對我作出不同程度的解讀
- 「你讀完牛津,生活唔使憂啦」
- 「嘩,我戴住隻錶咁『令』既,貴野黎架」「我成日型住你好有錢添」
- 「數學呀?你一定好醒啫,我其實都好鍾意數學架,不過要搵食咁解啫」
- 「咦?讀完之後可以做D乜野工架」
- 「你而家冇做野?」「你生活都真係幾hea喎」

令我在想,誰真正會了解自己?
還是我自己也不了解自己?

我不喜歡談話,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,因為每次一開口說自己的故事,好像我已被stereotyped 似的。經過幾句寒暄後,他們又會回到自己腦海中那個「牛津數學畢業生且將到康奈爾大學讀博士的待業八十後青年」的樣子。
又是一個先驗的溝通模式。

我掙扎,我對他們說「牛津才不是你們想像中學術」,「我很草根」,「我除了數學外還愛研究很多其他的知識」,「我不是天之驕子,我的路並不是你們想像中的一帆風順」,「我才不是宅男 - 你看過宅男在接三十個國家留下腳毛嗎?」。
但沒有人明白。

我不是批評,香港人雖身處亞洲國際城市但對國際情況一竅不通。要做的反是要對他們大聲說 ─ 香港以外,還有一個可容納你們天馬行空的想像的世界。我不愛,甚至憎恨香港,但我愛大部份香港人,因為他們有智慧,而這些智慧令他們絕對可以在很多不同的領域取得成就。
只是香港這個死地方,壓迫他們的夢想,把一個個市民倒模起來。

我曾跟一位老師說:「牛津給了香港學生選擇自己的道路的自由。但為什麼一百個學生,有九十九個只鍾情那些跟金融有關的職業?這不是他們自己的選擇,是被洗了腦後才作的選擇。」

我總希望一天,能夠有一位香港人能了解自己。一位已足夠了 ─ 當然要是女性吧 :P

2 則留言:

提到...

I am heading north to Denmark today =)
Send me your home address so that I can send you a postcard!

Dan 提到...

Copenhagen!
Enjoy your trip...
My address:
Flat A, 17/F, Block 1,
Greenwood Terrace,
Chai Wan, HK